职场好文网 >调查报告

劳动办自查报告5篇

自查报告中的正文中务必要保证真实准确,自查报告是我们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的总结性报告,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劳动办自查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劳动办自查报告5篇

劳动办自查报告篇1

为全面掌握我市劳动力资源情况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市开展了劳动力资源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市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据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为413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本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的数据为:统计人口399.06万人(主要是中央省属单位未统计在内),其中:非农业人口136.55万人,农业人口262.51万人,分别占34.2%、65.8%;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31.99万人,占统计人口的58.13%。本报告以此次调查统计劳动力资源为分析基数。

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状况看,我市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占得比重大。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力80.44万人,农村劳动力151.55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34.7%、65.3%。富余劳动力也比较多,调查统计约有30.85万人。

(二)同年龄段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基本持平。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男性劳动力127.34万人(城镇43.79万人、农村83.55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城镇36.65万人、农村68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54.9%、45.1%。其中18—50岁的男性劳动力为101.2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51—60岁的男性劳动力26.14万人。

(三)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看,各区县城市化水平差距比较大,××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2%,××、××两区县城镇与农村人口基本接近,其它区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都在40%以下,其中三个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以下。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县,依次为:25.1万、24.6万、23.5万、2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2.35%。××县农村劳动力为16.3万人。三是区县之间、街道(乡镇)之间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情况差别较大,其中富余劳动力在4万人以的区县有:××县61681人,××区52128人,××区40958人,另外,××区富余劳动力38900人,××区32380人。四是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6646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的××区有27712人,占总数的41.7%;××区10724人,16.1%;数量比较少的区县为:开发区335人,××县1667人。从一些街道办事处典型调查看,也体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分布不均的特点,如××区××镇有下岗失业人员182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2%;周村区丝绸路办事处辖区内有下岗失业人员18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8.4%;而××区××镇南仇南居委会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街居,辖区内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已就业,有稳定的收入。

(四)劳动者技能偏低,且地区间差距较大。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地区之间劳动者的素质差别较大,如:××县唐坊镇有劳动力19433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899人,占9.8%;××区北郊镇有劳动力21258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1685人,占55%。从调查的市属以下企业技能人才情况看,41.12万名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18.77万人,占45.65%;其中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有4.39万人,仅占10.7%;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319人。

(五)农村劳动力输入大于输出。据调查统计,目前外省市输入我市的农村劳动力94423人,输出62469人。由于这些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再加上区县、乡镇统计中,有些人员难以计数或是省外、市外、市内的输入输出统计上有误差,实际输入与输出的比例还要大。××区是最大的外市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有3.1万人,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特别是近郊农村,外地输入劳动力占了较大比重,如××区沣水镇南沣村外来务工人员占本村村民总数的70%;沣水镇城东村占75%以上。××区也是较大的劳动力输入地,有外来劳动力24253人,××、××两区县吸纳外来劳动力也在1万人左右。

二、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状况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劳动力资源问题关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对就业工作带来直接影响。我市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就业的总量矛盾比较突出。近10年来,我市每年城镇需就业再就业的人员在10万人左右。预计2004年全市城镇需就业再就

业的人员达13.9万人,还有30多万的农村劳动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量矛盾不减,甚至有所上升的原因,一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增长的模式,特别是正规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第二,劳动力素质偏低与择业要求过高的矛盾,带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从市职业介绍中心近两年来组织介绍就业的情况看,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往往出现招用不到人员的问题;有些国有集体企业的苦脏累险岗位,主要通过使用农村劳动力来补充,也出现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现象。

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劳动力总量过剩,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用人上选择余地、自主性要远远大于劳动者。这种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使不少用人单位产生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用人观念。一是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情况,往往以签合同、高工资、缴保险等为条件,但在实际执行上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在城镇招不到人员就招用农村劳动力。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许多企业,职工身份界限仍然存在,既有合同制职工,也使用大量的所谓“临时工”,同一岗位上,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而许多劳动者迫于工作、生活需要,只能忍于接受这一切。三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够,有些单位对老职工、伤残职工等弱势群体往往一推了之,引发了大量矛盾。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中临时用工问题也比较突出,据调查统计,区县机关事业中编外人员近5千人。

第四,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影响了劳动力区域间流动就业。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布都相对集中,本地难以解决其就业问题,需要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目前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特别在就业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和其它社会服务等方面还不到位,以及受区县之间跨度比较大、恋乡情结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在市内区域间流动以及跨省市外出就业上还不顺畅。

第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择业能力、权益保护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论农村力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核心。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特别要注重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一)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一,也是新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就业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劳动力资源进行设计的,如何解决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管理网络。目前市区县政府都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不断加强对城镇就业工作领导的同时,应把工作重点由城镇就业为主转向城乡并重,把统筹城乡就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制定产业政策、进行城市规划,不断打破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的同时,推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要建立起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和村级组织,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使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就地安置就业,还是外出务工就业,都能得到就业指导和服务。其次要尽快消除限制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要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和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限制,对建立起城乡之间自由、正常流动就业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既要保证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要逐步改变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教育、住房、计划生育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统计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打破身份、地域等界限,把农村劳动力纳入管理服务范围。

(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根本上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上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场”的建设。到目前,除市区县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外,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开办的企业办和民办中介机构已有近50家,此外还有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办为数不少的职业介绍机构。目前劳动力市场在“场”的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尽合理、场地过于集中;专业性、针对性不强,这是影响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下

一步在“场”的建设上,除继续强化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建设外,重点要建立一批专业性劳动力市场,如在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三个县和一些乡镇建立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专业市场,在下岗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街道、社区建立专业市场等。

第二,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在技术上,要尽快建立起全市统一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把触角延伸到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各类用人单位等基层组织,实现劳动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要加强信息的采集工作,用工信息和劳动力信息储备不足是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一大困惑,而目前许多用人信息却直接通过“马路”市场来交易,既不便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也不利于市场建设,还带来用工的隐患,出现问题最终还要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解决,因此说,做好用工信息的采集是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要加强区域间信息交流与合作,我市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做好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我市总体劳动力过剩,但区域间就业压力不平衡,部分有岗位无人干的问题,也与信息不畅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为劳动者市场就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就业信息。

第三,要切实增强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除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外,还需要强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服务和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功能。就业指导一方面是对求职者进行就业观念教育、择业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指导;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员为市场就业服务。就业跟踪服务主要是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目前来看需要加强这项工作,及时掌握就业情况,为处理劳动关系、开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劳动事务代理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减轻事务负担,随着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劳动者身份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职工身份由国家职工变为企业职工,又有许多职工由企业职工变为社会人,劳动事务代理重点应围绕这些人员展开,为多渠道、多元化就业提供服务。

第四,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一是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行为,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二是依法纠正不规范的用工行为,抓住劳动合同订立这一关键环节,理顺劳动关系,重点解决好个别存在的“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的问题。三是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保障劳动关系中相对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力市场中两个主体地位的相对平衡。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的关键所在。第一,要坚持培训层次的多元化,即做到高、中、低技能人才全面发展。针对我市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的现状,在培训工作上,一方面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落实待遇等措施,全面实施“三年三千”新技师培养计划,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重点要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培训,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技能水平偏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创业培训等,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第二,要坚持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对企业职工的培训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严格落实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使用等政策规定,把职工培训纳入经营者政绩考核的内容。就业再就业培训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特别是政府投入资金开展的减免费培训,只要有能力、有愿望组织开展培训的机构,都可以承担培训任务,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考核兑现、加大监管力度。第三,要坚持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政府投入资金开展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市农业、劳动保障、财政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上也加大投入。培训形式坚持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上应实现多样化,可以通过考核培训后就业再就业率,直接兑现资金;可以预先拨付部分资金扶持培训机构来开展培训;也可以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对需要培训的对象发放“定额培训券”,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拿“定额培训券”兑现资金。

(四)大力开展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帮扶。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比较多,这些人员受年龄、文化程度、自身技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较弱,再就业的难度大,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一直是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的重点工作。开展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主要是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央确定把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向后推迟到20xx年,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同时,对“4050”人员和一户两代、夫妻双方、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的再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等人员,要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通过实施“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和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安置等帮助其再就业。

(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就业与社会保障可以说是互为一体、相互促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特别是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医疗保险出台了个体劳动者参保缴费办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随着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建立,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应是建立起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人群都能有适合自身参保条件的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如企业养老保险要搞好与农村养老保险的衔接,可探索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与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建立一种介于企业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之间的养老保险政策,以适应那些完全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无能力、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低的人员的参保需求。医疗保险可探索实行城镇基本医疗、大病统筹与农村合作医疗并行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劳动者可在三种政策上自主选择、可以递进。其次,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只有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到绝大部分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就业的选择上才会有更大的余地,职工流动步伐才会加快,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才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六)切实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要求。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再就业培训、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以及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上投入的资金,会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因此,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

劳动办自查报告篇2

冶炼厂团委结合厂生产实际,围绕服务生产,服务青年的宗旨,分别在备料车间干燥窑工、熔炼车间诺兰达1# 操作工、转炉车间炉前工、硫酸车间主控工、电解一车间、电解二车间电调工六大车间五个工种的团员青年中开展以“立足岗位学技术、强化素质作贡献”为主题的劳动立功竞赛。竞赛开展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班长、职工的普遍关注。那么,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呢?近日,我们对车间、班组、参赛青工代表进行了调查。

一、车间产量由月月赶变成了月月超。

自劳动竞赛开展以来,转炉班组的产量、质量由原来的月月赶变成了月月超。20xx年9、10、11、12月份,转炉粗铜产量分别比计划超产102t、204t、440t、420t,转炉直收率分别为105%、108%、107%、107%,各项重要生产指标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竞赛还给广大青工提供了岗位练兵的舞台,极大地提高了青工的技术水平。竞赛开展以来,转炉炉前工人人都建立起了个人的操作技术手册,将每天上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解决方案随时记录,青工们还自发地进行“每周一题、每日一课”的岗位练兵活动,变定时练兵为日日练兵,时时练兵,整体操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班组核心竞争力加强,劳动竞赛成绩你追我赶,形势喜人。

熔炼车间开展“青工立功竞赛”后,12名1#操作手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整体得到提高,班组的核心竞争力也加强了,车间劳动竞赛一改以往有的优秀班组长居榜首因而骄傲自满,有的班组则常落孙山因而灰心丧气的不良现象。在1—8月份的“冶化一条龙劳动竞赛”中,诺兰达三班从未获得过第一名,而在开展“青工立功竞赛”的9、10、11、12四个月 “冶化一条龙劳动竞赛”中,诺三班获得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班组职工生产劳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大为提高,确定了20xx年夺取“红旗班组”称号的目标。

三、广大青工学技术的热情有了彻底改变。

20xx年9月份以来,备料四班青工秦威由于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再加上有3年的工作经验,在9、10月份的劳动立功竞赛中连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备料其它三个班的干燥窑工看到自己的成绩,奋起直追,特别是备料三班吴燕青同志,在上4#干燥窑司窑岗位不到三个月,在9、10月份的劳动竞赛中成绩都不理想,他深刻的意识到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要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于是他8小时盯在司窑岗位,注意精矿水份的变化,同时主动的纪录各种不同矿源的下料量与窑内温度的变化与精矿水份变化的关系,通过2个月的努力,在11月份备料三班的精矿水份合格率以93%的好成绩夺得第一名,其它班组看到了备料三、四班的你追我赶,也不甘落后,20xx年9——12月份,备料精矿水份合格率达到了87%,比上半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厂团委决心进一步深化“青工劳动立功竞赛”,扩大竞赛范围,严格过程管理,力争为20xx年厂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办自查报告篇3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

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乐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项意义巨大,任重道远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劳动办自查报告篇4

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检查大队:

我公司遵照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检查大队《关于开展20xx年度劳动保障年度监督审查工作的通知》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欠薪处置工作的意见》(东开管发[20xx]xx号)文件精神,对我公司20xx年度有关劳动保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章制度

公司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署与履行、员工的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员工劳动保障的问题都有章可循,有效实施。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20xx年度我公司职工总人数为人(执行董事、监事),其中与人签订了劳动合同,与人协商签订劳务协议,并严格履行,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无一例劳动争议投诉现象发生。

三、遵守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

在员工录用的程序上,我司严格把关,新进员工必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原件,无论该员工其它情况如何,没有达到法定的工作年龄,一概不予录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未使用过童工。

三、遵守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规定

公司高度重视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先后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了一系列女工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并得到具体的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过程中的特殊保护

公司规定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所有员工的人身安全。

2.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⑴、已婚待孕女职工,公司根据情况,将她们调离危险系数较高的岗位,让她们脱离受到职业危害因素影响的环境。

⑵、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⑶、女职工在人流、产假和哺乳期均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假期,并按照标准给予以补贴或照发工资,针对特殊情况予以延长假期。

四、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我公严格履行合同及协议之规定,按期足额发放员工工资,统一发放到个人的工资卡上,并由个人签字。讫今,我司没有拖欠过任何员工(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我公司规定根据员工技术级别不同,日工资在xx0元—220元范围内,超过我区最低工资标准。

五、公司规定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和社会保险

1、根据公司用人实际情况,20xx年度我公司规定给相对固定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对临时雇佣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利益。

2、公司规定,根据员工自身的意愿和不同情况,为绝大部分员工按时足额缴纳五项社会保险,其中依法应由员工缴纳的部分,我司从员工工资报酬中代扣代缴。

六、重视员工培训

公司规定,对每一位新入职员工都会进行岗前培训,并做好所有员工的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的培训工作,在做好内部培训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外部培训,以便更好地做好公司的各项工作。

七、为员工进行健康体检

为保障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使员工能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工作中,公司规定每年为员工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员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正确认识,切实做到关爱员工。

综上所述,我司切实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把劳动者的权益始终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发现了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保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有限责任公司

20xx年7月xx日

劳动办自查报告篇5

xxxx有限公司:

根据集团公司劳动保障审查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们对20xx年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自查。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公司较好地遵守了国家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劳动规章作为新成立的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我们适用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劳动保障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根据《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员工聘用、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和工业卫生、员工奖惩等进行了规定,起到了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合法权益、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

用工情况截止20xx年底,公司拥有从业人员x人,其中女职工x人。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及女职工保护规定,从未招收使用过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未派女职工到国家规定不适合女工工作的岗位从事劳动和工作,注意女职工三期的特殊生理保护。

劳动合同20xx年,公司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x人,全年签订劳动合同x人,解除劳动合同x人,终止劳动合同x人。一年来,公司严格履行合同,未因合同履行产生过纠纷。

社会保险按集团公司及市社保的有关规定,为全部应参保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一年来,公司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从未发生拖欠行为。

工作时间我公司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确保员工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少于12小时。员工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休息休假。

工资支付员工月最低工资收入均超过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工资支付上,从来没有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情况。公司严格控制员工加班,除高级管理员工外,对确因工作需要,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发放加班工资;在平时公休日加班加点的,尽可能安排调休,对不能调休的,发放加班工资。

员工技能培训公司重视员工技能培训及资格证获取。人资经营管理部负责新入职员工的早期培训工作,员工获得一定技能后再安排到具体岗位由老员工帮、带、教,同时组织员工参加济宁市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20xx年,xxxxx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规范劳动保障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劳企关系融洽,从未发生劳动纠纷问题。

二〇一七年x月x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教统计自查报告5篇

2023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5篇

护理长管理自查报告5篇

机构改自查报告5篇

员党员自查报告5篇

2022年劳动合同范文7篇

班级里的自查报告5篇

学校无安全隐患自查报告范文5篇

信合员工自查报告5篇

各科室自查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8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