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好文网 >调查报告

县工作调研报告通用7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记录,是落实一项措施的文字借鉴,对于调研报告,每个人务必要遵循上级的命令,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研计划,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县工作调研报告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县工作调研报告通用7篇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1

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员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公安三项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原有粗放性的公安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需要,亦急需调整改进。在公安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应对日益细致的社会分工,对于优化警务流程、规范警务管理、提升警务效能有着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原于日本___世纪___年代,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落实到公安机关,我理解精细化管理之“精”,具体可以体现到“四精四细”上,即精华(思想、文化)、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业务、专业)、精密(管理、考评),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细分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二、公安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前些年,公安机关通过“三基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使自身的硬件装备和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管理的粗放型、经验型仍未有根本改变,严重制约了公安事业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普遍存在各岗位职责界定不够明晰、许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工作效能低下、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精细化管理,是公安机关应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日益动态复杂社会治安形势、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元的公共安全服务需求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三项建设”的迫切需要。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员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公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安管理工作亦急需推进。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应对日益细致的社会分工,精细化管理必将成为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打造正规化公安队伍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既定目标之一。而精细化管理虽然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最终是为公安工作目标服务的。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最大功能和效率,从而更快更好实现既定公安工作目标。

三、实施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是用人性化管理这个“核心”打牢民警思想根基。公安事业发展的依靠在民警,好坏的评判权在人民群众,旬阳县局出台《关于改进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即105号文件),就是要求公安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无论是领导对民警,还是民警对群众要多一些人性化,少一些“冷面孔”,以理解人、关心人、鼓励人的方式管理,从最能影响人、打动人、感染人之处着力,盘活有限存量,激发无限潜能。

二是用目标责任考核这个“杠杆”推动公安业务工作。县局紧紧围绕年初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出台了《目标责任考评办法(试行)》,建立了标准化的考评标杆,确保了工作目标与量化考评有的放矢。规范了考评的次数,试行月考核通报,避免考评结果的偶然性,确保公平公正。实行上下之间的责任捆绑,有效促进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在月考评中,积极融入了“所队捆绑”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所队等被指导单位之间的工作捆绑责任,全面提高机关与基层所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推动全局业务工作跨跃式发展。

三是用从优待警这个“关怀”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精细化。真心实意地爱护民警,更多地给予民警信任、理解、支持、保护和关心,坚决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出台了《民警子女就读高校奖励救助基金暂行管理办法》,鼓励民警子女好学上进,尽量解决民警教育下一代的后顾之忧,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把温暖送到民警心坎上。

四、对区县公安机关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考评内容科学化是基础。管理考评办法和细则的制定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具体问题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考评细则是整个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灵魂和精髓。而细则的制定关键要解决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要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重点解决不同的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警种之间、岗位之间以及不同的地域(派出所)之间差别等问题,确定比较科学合理的地域差别参数、部门警种差别参数、岗位差别参数、职务级别差别参数和工作发展参数等五个方面的参数,以便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量化分值,努力实现可比性,力求科学、合理、可行。

考评结果效能化是保障。建立“票子”、“面子”、“帽子”三大激励机制。“三子”就如同拉动精细化管理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改革后,各部门再也不能发放各种形式的奖金。缺少了物质激励的精细化将会使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操作上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想办法:一是与岗位竞赛活动挂勾。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竞赛活动,给予排名在前的集体和民警以重奖,适时兑现。二是与考察学习挂勾。对排名靠前的单位和民警,由分局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三是与评优评模职务晋升挂勾。凡是记奖、报功、提拔、升职的民警,必须在精细化考评中排名在前的人员中考虑。

公安管理体制法制化是方向。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要经费保障,又要体制保障。在机构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对机构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机构编制核定以及机构名称、职责要依法规范,才能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和政治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打破现行财政供给的局限,争取政府立项,以获得持久的资金支持。在民警职务级别晋升方面,要建立有别于公务员职务级别晋升的警察职务级别晋升体系,推进公安正规化建设。

在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两个“三项”工程的新时期,公安机关要真正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公安队伍管理模式,充分借鉴精细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队伍管理的精华化水平,将是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为进一步了解和推动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机关20xx年度调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采取入村调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干群座谈等方法,对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陕西省人民调解员管理服务办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战略部署,把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履行职责,积极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对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以及民生方面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了排查化解工作。经初步统计,20xx至20xx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24件,调处成功2919件,成功率为96.5%,涉及当事人7386人,调处协议涉及资金16289万元。人民调解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构建法治铜川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民调解作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全市的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调研中发现,我市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民调解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的对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片面认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软组织”,可有可无,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意识较差,致使对一些疑难复杂纠纷不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有的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建、保障、工作、指导等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支持。人民调解的作用与社会大众的认知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但基础不牢。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上不是经过专门选举产生的,大多由村(社区)、单位指派设立,随意性较强。二是调委会主任及其组成人员大多数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单位职工兼任,由于身兼多职,导致个别调委会形同虚设。三是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公众认知度差,自身角色感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奖惩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调解经费保障较少。现有人民调解队伍大部分是兼职,专职较少,加之工作报酬较低,其它保障措施缺乏,调解员付出多而回报少,不安心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实行了“以案定补”的资金保障措施,但所补的钱与调解成本相比差距太大,只能是杯水车薪。现在打零工一般每天不低于100元,而调解一件矛盾纠纷的补贴才50—80元不等(不含村级等其它补助),花费时间精力大多超过1天时间,造成调解人员不乐意从事调解工作,认为自己是在义务的为社会作贡献,能干多少就多少,甚至不想干也是应该的,工作责任心受到影响。但同时又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完善的奖惩制约监督机制,以致调解队伍极不稳定,影响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以案定补”的补贴保障机制在实际中运用的不尽合理。有的调解委员会因民间纠纷案件发生较多,按照“以案定补”领到的补贴就多,而有些调解委员会平时注重法制宣传和维护稳定工作,该村纠纷案发生较少,但调解委员会领到的补贴反而少,现实中形成了矛盾越多领到的补贴就越多,矛盾越少领到的补贴就越少,这与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初衷不相一致。

(四)人民调解业务建设有发展,但创新不够。纠纷发生后,能积极劝说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人民调解工作要求,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往往行动与实践滞后,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同时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互动对接,形成“大调解”格局,以有效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方面,认识上不深,措施上不力,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五)对离婚类纠纷案件的调解还不够积极主动。“家和万事兴,家稳天下固。”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使得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新的改变,民事案件中离婚纠纷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睦、社会安宁带来了新的考验。对待离婚率高的现象,不能一离了之,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尽量发挥应有作用,积极作为,平息纠纷,挽救家庭,造福社会。但是,目前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对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上,发挥作用不够理想,有些调委会对于本村(社区)的离婚事件甚至不闻不问,无所作为。

三、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广播以及手机传媒等形式对人民调解法律制度进行宣传,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把人民调解作为一项保稳定、惠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新时期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及法律效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夯实基础,全面加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特别要注重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学习、例会、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信息报告、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定期开展标准化调委会评定、复核活动,促使调委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村(居)调委会主任一般可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任,调解员、调解信息员要配齐配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选聘一些威望高、懂法律、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士成为专职调解员。要全面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定期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促使调解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三是加强业务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基本情况和调解业务的各种统计台帐和工作记录,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强化责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方式较为灵活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因此,要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综合治理的“一票否决机制”,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考核范围,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量化分解到村组和单位。另一方面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专门的人民调解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年度量化考核,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情况与调解人员的报酬补贴直接挂钩。

(四)深化认识,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中,要本着“人民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后盾、慎用行政调解”的调解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三种调解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切实搞好三种调解方式的衔接和转化,提高调解的法律效力和履约率,使人民调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工作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抓好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充分调动人民调解优势,发挥司法调解的后盾作用。二是抓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发扬人民调解的亲和力优势,发挥行政力保障。要改进矛盾纠纷调处的协调指挥,积极发挥综治办、司法行政机关、公安、人民法院等单位的积极作用,整合调解资源,形成高效、联动、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真正地实现“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

(五)增强主动意识,积极调处离婚类矛盾纠纷。农村(社区)的调解员多数对离婚纠纷当事人家庭比较了解,易于和当事人贴心沟通,相比行政机关的调解更温情,调解方式也更多样。对于离婚类矛盾纠纷的调解有一定优势。因此,基层调委会要把对离婚类矛盾纠纷的主动调处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重要工作,在工作评定和考核当中作为重要占比,发挥人民调解对家庭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六)进一步改进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一是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陕西省人民调解员管理服务办法》,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待遇保障,增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调解队伍的稳定。二是按照调解的案件数量发放补贴时,须切实根据实际情况,对那些普法宣传工作扎实,又善于积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平时,从而使矛盾纠纷发生较少的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人民调解员给予一定奖励或者补助,起到发放补贴的正面作用,防止出现矛盾纠纷发生越多,调解越多,则调解人员调解案件补贴收入越多的现象出现。三是应当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根据本集体经济情况,对人民调解员提供一部分工作补贴,对群众认可的优秀调解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些都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司法等部门一定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我市“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一、供电所指标管理工作情况

(一)运维检修管理

1、10kv线路故障停运率调研:

(1)截至20xx年底,供电所在运10kv配电线路97条、总长度1176km。配电线路分段共519段、联络率55%;电缆化率11%、绝缘化率92%。

(2)配电线路20xx年全年坚持周巡视计划,做到巡视全覆盖。全年无线路重过载情况发生;20xx年、20xx年配网运行故障情况:发生重合失败故障61条次,重合成功故障139条次.线路发生遥测突变为0故障27条次。按照故障原因分析,20xx年,用户原因118次、占51.9%;外力因素44次、占19.3%;设备本体28次、占12.8%;自然因素37次、占16.3%。

2、鸟窝、树木及外力破坏情况,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情况:

(1)局部绝缘化治理。一力实施带电作业及综合检修,对县城区及乡镇主要道路等设备裸露点,具备带电作业条件的,积极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实施局部绝缘化;对线路及重点区段需停电治理的,结合线路停电,实施综合检修,确保检修后线路局部绝缘化治理完成率100%。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应用高绝缘自融带、导线绝缘护套及局部封包、全密封型隔离刀闸等技术措施针对性治理。

(2)通道标准化治理。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建立电力通道安全防护机制,与园林、规划等部门达成协议,通过移栽、限定树种等方式,减少新建电力通道树线矛盾隐患。二是对县城区现有树线矛盾,固化修剪标准及周期,采取外委等方式,实现树木修剪模式化、标准化。三是对农村线路防护区内超高树木,落实属地运维责任,加大树线矛盾危害宣传、采用喷漆提醒等措施,积极做好民事协调,签订砍伐协议,避免造成投诉。四是建立县城区线路通道网格化巡视机制,与热力、通信等单位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共查共防。

(3)防雷差异化治理。一是深化雷击故障分析,对雷击设备损坏、导线断线要建立重点隐患档案。二是开展接地电阻普测及防雷技术措施普查,摸清线路防雷现状,及时完成接地电阻治理,结合综合检修进行避雷器周期轮换。三是制定差异化防雷技术措施,应用过电压保护器、防雷绝缘子、防雷金具、防雷地线改造等技术措施,提高防雷水平。

(4)非计停发生率调研

上级线路故障及接地试拉造成的非计停共计27条次。

(5)公用配变过载率调研:

无配变过载情况

(6)低压客户电压越限率调研:

造成供电所分析低压越限情况主要原因为三项不平衡及供电半径过长。

(7)配网改造情况:公司20xx年储备项目共计12个包、50个单体项目,资金3917.99万元。项目规模: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43.29千米,电缆线路7.21千米,新建0.4千伏架空线路74.45千米,电缆线路5.76千米,配变容量12.2mva,柱上开关23台。

(8)生产类投诉:供电所运检类投诉共29次。

(二)营销服务管理

1、营销服务投诉治理:

(1)总体投诉情况

20xx年至20xx年3月份,公司共计受理客户投诉72件。营业投诉16件,其中反映业扩报装4件,抄表催费4件,用电变更3件,电价电费5件。服务投诉4件,反映营业厅人员服务行为。供电质量投诉32件,其中反映频繁停电问题29件,电压质量问题3件。电网建设投诉4件,反映施工人员服务规范问题。停送电投诉16件,其中反映抢修服务问题13件,停电问题3件。

(2)营销服务类投诉分析

通过对发生投诉进行分析,其问题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电网基础薄弱,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较多,因频繁停电引起客户不满;未彻底改造台区占比较大,部分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特别在负荷高峰期尤其明显,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引发客户投诉。

二是地处中心城区,95598话务量大,客户维权意识较强,易产生投诉问题。

三是用心服务意识不到位。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技巧,易引发客户误解。

三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催费方式不合理、抢修不及时、回答客户用电咨询不全面、与用户沟通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业务技术不熟练,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农电用工业务素质与客户导向型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办事环节繁琐,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客户反映问题后,处理过程繁琐,甚至出现互相推诿搪塞现象。

六是投诉管控压力传递不到位,尤其是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农电工对于加强优质服务预防投诉的意识还没落实到位。

2.市场及业扩问题:

(1)市场开拓情况

目前供电所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客户可选供电方单一,不存在增量配电市场隐患;部分供电所辖区高新区区域,园区管理单位对增量市场兴趣较大,一直积极争取,目前售电公司申请已报省发改委,就此事我公司已多次与园区管委会(园区行政管理单位)沟通,园区在明知我公司布点的情况下,仍积极申报售电公司,因此若受电公司申请成功,对后期我公司在此范围内的市场开拓影响较大。

(2)业扩受限情况

目前针对辖区内业扩受限的问题,如海科新源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电源的申请等,我公司通过电网配套项目包,投资近20xx万元,从就近变电站新架电缆线路至客户红线外,有效解决了客户接入受限问题,与此同时,优先对布点空白区及受限区进行改造,务必保证客户无障碍接入。客户对当前业扩报装效率表示满意。另外,不存在体外流转的现象。

三、指标工作针对性措施

(一)运维检修管理

1、充分利用各级调压手段进行调压:

对于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分接头,按照电压曲线并结合无功出力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根据低压网运行及电压情况,由供电所及时进行调整;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及调整前后的电压变化等情况进行专项登记。对变压器分接开关进行了调整,保证了变压器出口电压合格。

2、优化无功补偿

按照分层分区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电压无功设备选型、补偿容量、补偿方式和安装位置等,开展无功优化补偿建设。选用自动分组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实现配电台区无功就地平衡。

3、精益运行管理和需求侧管理

“低电压”在线监测电压充分利用具备电压质量监测功能的仪器、仪表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电压质量监测网络,配变、客户端电压数据的及时监测与采集,确保电压质量监控有序,治理有效。在完善电压监测仪为基础的电压监测网络的情况上,充分利用调度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电压数据采集功能,推广应用智能电表等具备电压数据采集功能的仪器、仪表,作为电压质量监测的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各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压质量监测体系,实现电压质量的及时监测与掌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治理存在的电压质量问题。

(二)营销服务管理

1、投诉管控措施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把投诉管控列入各单位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调度,清楚掌握本单位投诉管控的目标和存在症结,做到心中有数、督导有力、整改有效。

二是狠抓规范管理。让客户用上效率电,业扩服务以“无条件接入”“限时办结”为原则。让客户用上满意电,窗口服务严格落实“四项规范”“两本手册”等模板化管理要求,展现良好服务形象。

三是狠抓人员培训。一线员工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投诉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时刻保持“处理不好就是投诉”的紧迫感,用心细致开展供电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客户解决供电需求。提高服务技能,借助班组大讲堂,通过岗位练兵、现场问答、模拟演练、考核问责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工作技能。掌握防范投诉技巧,避免现场工作人员无意识的行为或说话方式,成为引发客户投诉的导火索,学会研判客户意向,及时化解客户不满情绪,防范投诉事件发生。

四是狠抓总结改进。各单位对投诉客户建立敏感信息档案,设立专责人实行一对一的关怀服务。定期组织召开投诉分析会议,对投诉多发问题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典型问题组织“班组大讲堂”进行集中学习,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2、电力市场开拓计划

我公司辖区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及地方电网盘根错节,并列运行。供电环境较为复杂。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的大型技改及村居改造,我公司电网日益坚强,加之油田电网以生产用电为主,供电可靠性较差,我公司逐步取得了包括油田单位及职工的认可,油井报装及网钻用电逐渐增多。但网钻存在时间短,用电量大的特点,往往半个月左右完成所有作业,但由于施工方及接收单位属于不同的企业实体,相应的报装手续很难完成,因此我公司无法正常受理,错失了一部分市场,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考虑一下此类报装客户。

3、业扩报装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新下达的《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开展业扩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扩报装“契约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业扩资料管理,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业扩资料与营销系统符合度100%;新装、增容客户档案中电价、行业、容量、力调等重要参数准确率100%,高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同比缩短5个工作日。

四、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供电所场所陈旧,面积不足,功能区域不健全。部分供电所办公场所建设年份久远,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供电所目前租赁的办公场所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营销业务的需要,且由于房屋产权归属问题,难以对租赁办公场所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服务形象。

2、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未统一标准,视觉识别系统应用不够规范。目前,供电所没有24小时自动售电营业厅,随着智能表的逐步推广应用,需尽快增加24小时自动售电营业厅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

3、“五小”场所设置不齐全,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供电所人员生产生活需要。供电所应具备生活需要的厨房餐厅、浴室、宿舍、活动室、小菜园等,而目前部分供电所与标准差距较大。另外,部分供电所办公取暖、降温、用水存在一定困难,供电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二)配套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抢修车辆不足。根据规定,每个乡镇供电所至少配置一辆服务抢修车辆,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或服务用户超过1.5万户、或供电服务半径大于25公里)的乡镇供电所应配置两辆以上服务抢修车辆。我公司配备两辆及以上抢修车的供电所目前没有。同时,分散抢修服务的模式造成供电所抢修服务车辆实际利用效率较低,抄表催费、低压居民用户抢修、报修服务多采取农电工驾驶自有摩托车的方式并且管理不规范,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风险。

2、供电所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配备不齐全、管理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抢修时限及服务质量。供电所人员着装不统一,办公设施陈旧破损、配置数量不足、配置标准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供电服务形象。

3、信息化水平较低。供电所微机配置数量虽然达到了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管理人员、营业窗口每人一台),但是部分供电所的微机性能老化,不能适应正常工作要求,供电所管理人员微机应用尤其是95598等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低。部分供电所未安装视频会议系统,不能实现双向视频、远程培训及窗口监督功能。

(三)供电所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管理人员不足。部分供电所管理人员及技能人员比较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所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及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供电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供电所配电运行维护、抢修服务工作主要委托光明电力服务公司的农电用工来承担,农电用工平均年龄较大,逐渐无法从事高强度电网检修抢修等外线作业,而受人员入口限制,专业人员的培养跟不上,出现断档断层现象。农电用工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特别是当前营销生产工作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供电所人员素质及技能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管理和服务要求。

3、农电工管理问题。一是农电用工虽然都签订了明确的用工合同,但出现问题时大多还是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委托协议所明确的双方权利义务,没有得到真正的履行。二是农电工薪酬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农电用工的结构复杂,平均知识水平较低,极易发生不稳定事件和上访事件。

(四)综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管理关系未有效理顺,制度繁杂。一是“三集五大”改革后,供电所的综合管理隶属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但在安全、运维、营销、服务及民事协调、线路走廊清理等工作要接受多个部门的管理,造成很多工作不是重复安排,就是形成管理空挡。二是供电所有关的管理制度、档案资料品种繁杂,各专业之间不能相互共享,星级、全能型、班组建设供电所资料等多种资料并存,针对一项工作,每个专业部室设计的调查方式、调查表格不一致,重复性工作较多。

2、各供电所管理差距较大。我公司供电所硬件投入,人力配置,业务规模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较大的影响了供电所综合水平。同时“小而全”的管理模式,供电所担负生产、营销各个方面任务,工作面广、范围大、涉及内容多,但是由于目前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严重,供电所在全面落实管理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五)生产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生产运行管理不到位。现供电所农电工大多担负营业值班与配电检修双重工作任务,农电工人数少,人均管理线路长度较大,同时缺少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日常设备巡视、检修和缺陷管理工作未有效开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报修服务问题多。一是表后部分电力设施属用户资产,属于供电所有偿服务范围之内,但是供电所在开展表后部分电力设施报修服务时,多数用户对有偿服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造成有些报修服务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由于表后部分用户电力设施缺少正常的更换维修机制,故障多,报修服务数量多,占用了供电所大量的精力,一旦遇到高温、寒冷或雷雨大风恶劣天气,供电所无法保证全部在时限之内给所有用户提供抢修服务,容易造成用户投诉;三是由于表后用户电力设施报修服务比较分散,对于拨打95598报修电话之外的报修服务工作,供电所无法有效监控,容易造成农电用工干私活、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3、与地方政府协调压力大。一是乡镇区域改造、修路等引起高低压线路路径迁移,乡镇政府会把该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压给供电所,而这些工作作为供电所根本无力承担,在乡镇政府和公司职能部门之间上下协调压力大。二是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电网建设民事协调、过境线路走廊清理、行风评议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需供电所去完成,工作开展难度大。三是供电所管理费用比较紧张,订阅报纸及乡镇政府组织的各种任务费用缺少费用来源,与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的工作联系、沟通、协调越来越不顺畅。

五、下一步打算

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供电所星级化管理,以供电所全能型管理为主线,以争创省、市公司示范化供电所为载体,以供电所同业对标为抓手,突出抓好规范化管理,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全面改善供电所办公环境,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原则,统一建设标准、功能设计、标志标识和物品配置,结合供电所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机构设置、供电规模等研究制定建设模式,将供电所建设改造纳入县公司小型基建规划,分期分批建设改造,努力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乡镇供电所。

2、规范配套装备管理。规范便民服务设施设置,统一上墙图版宣传,实现定置管理,提高办公微机配置标准,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补充供电所抢修车辆、备品备件和安全工器具,提升应急抢修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3、加强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结合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各职能部室分工,加强对供电所的专业指导、监督和评价工作,同时发挥光明电力服务公司人员的管理作用,促进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4、开展供电所典型剖析工作。选取基础相对薄弱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供电所,从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人才队伍和行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制定提升措施。公司组织各专业部室,深入供电所,加强专业指导与监督,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5、加大指导力度,消除短板培育亮点。全面研究整改供电所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督导各供电所结合自身实际,提炼总结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排查工作中的短板,制定亮点培育和问题整改里程碑计划,公司将进行阶段性督导,结果纳入年终供电所评比,促进供电所整体水平提升。

6、优化人员结构,稳定人才队伍。结合电力服务公司建设,研究制定规范的农电用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农电用工薪酬福利制度,畅通农电用工职业发展通道,有效稳定农电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站所力量,发挥管理效能,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电工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7、加强供电所评价研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供电所营销生产管理标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整合各种管理资料。重点落实好公司生产、运维、营销、服务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推进供电所规范化建设。

8、加大农网改造与运行管理力度。进一步优化电网布局,着力解决农村配变高耗能、线路超半径等问题,全面提升供电两率水平。常态化开展线路设备定期巡视、检修和消缺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电质量。

9、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农电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统一的配电运行监控系统,积极推广自动化抄表,合理构建银行代扣、无线代收等新型农村缴费体系,节约供电所在日常设备运维、抄表收费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4

为进一步推进维权工作的开展,深入了解各村妇女维权工作情况,xxx市xxx镇妇联于10月份在全镇开展了维权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听取各村妇代会主任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分析信访案件等形式,对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出现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多年来,各村妇女主任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积极协调妇女维权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在女工劳动权利和劳动就业方面。针对集体私营企业的女工劳动保护问题,妇联组织积极主动联合人大、司法、劳动、民政、工会等有关部门,深入各类企业中,对女职工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劳动权利。在劳动就业方面,镇政府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妇女劳动技能。

2、在儿童接受教育方面。我镇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100%。此外,我们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入学。

3、在妇女儿童健康权利方面,xxx镇积极鼓励广大妇女儿童按时进行健康普查。

4、妇女问题社会化:虽然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但仅靠妇联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各村妇女主任加强了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拓宽了维护渠道,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维权格局。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各村妇女的来信来访中的大部分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数妇女当面临离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问题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是离婚的妇女经济权利维护难。由于大多数妇女后随丈夫居住,许多夫妻的住房时男方的产权或购买的部分产权,离婚时一旦分割房产,走出家门的多数是妇女,因为她们不拥有产权。所以离婚案件中,有部分妇女并不是因为婚姻还能维持而不同意离婚,而是确实顾虑离婚后自己生活无着落。二是家庭暴力取证难。许多妇女受到伤害时,没有及时取证,诉讼中当对方不承认时,就无法举证,往往在离婚判决时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护。

2、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比如:以往妇联维权工作都是说服教育式,唱独角戏,凭着自己的热情去调节、去呼吁,往往力量不够,解决不多问题。

(一)转变维权工作的机制,形成了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积极争取,依靠党委和政府及司法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二)建立社会化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

1、建立健全调查的信息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积极发挥妇女信访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化调查研究,做好信息的反馈。

2、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保护网络。与镇司法所配合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由妇联维权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避免因司法不公正,判决不当而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运用法律直接维护妇女权益。与派出所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乡镇暴力投诉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

3、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妇女权益的实现往往需要诉诸于法律,但有一部分妇女因为经济困难而打不起官司,法律援助解决了这一问题。妇联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也可以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目标是解决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问题,让所有妇女都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司法配合对“两法”“两纲”的事实情况进行定期视察,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目标是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总之,建立妇女维权新体系,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从而达到“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并较好的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一根本宗旨。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5

一、调研基本情况

7月10日—7月11日,我到基层联系点陵水分公司展开基层党建调研工作。期间听取了分公司党员积分管理汇报及嵌入式风险防控进展情况。通过调研,我感到各级党组织能够围绕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较好地推进了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需要改进。

二、调研发现问题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明确给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什么样的人,由这些党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旗帜鲜明、光明磊落、毫不掩饰!

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关系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梳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要在政治上做明白人,明白党员的作用、党组织的作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二)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性、纪律性

共产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把纪律和规矩放在第一位。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全面”即内容、主体、任务;“从严”即小事抓起、不搞特殊、善始善终;基层党组织是最基本的党内单位,要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高度关注作风建设,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

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进党内法规,并且写进了通过的《党章》,“四种形态”成为我们各级党组织,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探索实践发展看;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根本初衷看;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责任看(管理问责、党纪问责)。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支部建设

新时代怎样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好党建工作;党员同志要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补好共产党员的“钙”。理想、信念、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

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好维护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力量倍增;同时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四)进一步优化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要明白什么叫“嵌入式”监督;理解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的重要意义;通过以下具体途径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查找风险点、准确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监督具体措施、强化检查与责任追究、动态管理监督工作;克服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时的困难:同向发力说易行难、业务水平要求高。

三、后续工作——继续加强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的学习教育,争做合格党员

1、通过学习理论、党章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精神,提高自己的认识。

2、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经验和教训中取长补短。

3、自觉参加组织生活,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有组织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员)。

分公司要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基层支部的任务就是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形成战斗堡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学习的要求,真正理解精神的内涵和原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同时要把党的活动和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终身的阅读者、独立的思考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

xx市现有市、县两级机关单位734个。其中:县(市)区,开发区机关单位642个。从党组织设置看,建党委163个,党总支106个,党支部408个,联合支部单位57个,联合支部27个。其中:县(市)区建党委117个,党总支82个,党支部386个,联合支部单位57个,联合支部27个。设党组织书记704人。专职书记85人,兼职书记619人。其中:县(市)区党组织书记612人,专职书记85人,兼职书记527人。专职书记中,研究生3人,本科61人,大专及以下21人;35岁以下19人,36岁至45岁40人,46岁至54岁23人,55岁至59岁3人。兼职书记中,研究生57人,本科424人,大专及以下138人;35岁以下27人,36岁至45岁242人,46岁至54岁292人,55岁至59岁58人。有458个单位是行政领导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党员看,总数29642人,在职党员22845人,离退休党员6797人。其中:县(市)区党员18507人,在职党员14083人,离退休党员4424人。在职党员中,厅级30人,处级922人,科级6712人,科级以下15181人;研究生778人,本科10645人,大专及以下11422人;35岁以下4241人,36岁至45岁8555人,46岁至54岁7103人,55岁至59岁2946人。近年来,在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上,我们的主要做法:

1、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和大局工作开展机关党的建设。面对机关党建工作新形势和任务,提出“抓党务政务促服务、抓党风政风促行风”指导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在实现“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一是实现工作思路转变。从注重抓组织建设,向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项建设”拓展。二是实现工作职能转变。发挥参谋职能,增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谋事、干事、成事的意识和能力,保证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和大局,做到组织有方,指挥有力,凝聚机关党建工作整体合力。三是实现工作方式转变。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灵活设计工作载体,让党建工作发挥实效,增强对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四是实现机制转变。对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完善,开展评选标兵单位、先进处室、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等活动,增强各部门抓好机关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现“四个转变”,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干部增强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机关行政效能和软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2、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机关党员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一是对市直机关专职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机关党务干部围绕中心转,服务经济干的能力和水平。累计办班10期,培训1000余人次;二是对市直机关处(科)级中层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累计轮训11期,轮训4500余人次;三是对机关党员搞好培训。市里集中办专题讲座20期,指导各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920余次、技能比赛600余次。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和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3、设计活动载体,有效增强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怎样落实四个坚定不移”和“我为总量翻番做什么?我为翻番能做成什么?”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把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上来,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包联基层活动。组织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成立了以市级领导为组长的54个包联组,分别包保联系企业、村屯、社区、贫困家庭和学生。截至目前,为企业协助办理前期审批手续21项,协调解决优惠政策、流动资金、供电供水等难题68个;帮助社区和村制定长远发展规划73项,争取资金6775.3万元,修建办公场所21个,修路、桥44.2公里,无偿提供办公桌椅、健身器材269套,电脑、数码相机、打印复印设备99台;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就业55人,捐资助学51人,赠送米面油2070公斤,慰问金11万多元,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好评。三是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处室活动。各部门热情较高,积极创建,涌现出一批勤于学习、热忱服务、善于创新的处室,经过层层申报评选,共评出60个先进处室,还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和积极宣传。四是开展了“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发展做贡献”立功竞赛。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努力,市直部门仅去年实现招商到位资金119.9亿元。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机关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水平和效能。通过召开市直部门作风建设专题分析会、重点企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座谈会,对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进行整治和规范,还选择15户重点民营企业作为测评点,定期走访,征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机关从政行为八项规范,纠正和解决了一些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拖拉应付、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取得一定成效。如市直机关103项行政审批得到精简;512项行政审批职能剥离;37个部门实行了即办、承办、联办方式,保证了审批工作便捷、高效。此外,还建立一支社会监督员队伍,对重点部门、窗口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2008年以来共组织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5次,开通报会5次,发通报8期,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政务环境的明显好转。调查显示,企业对机关软环境建设满意率达85%以上,市直重点部门政风行风测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和创新机制建设,保证机关党建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一是建立一岗双责机制。激发了各部门工作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2008年,33个市直部门参加全省综合评比,20个部门获得第一,14个部门在52个单项工作上获得第一;二是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指导县(市)区机关同市里做到目标同向、活动互联、措施并举、信息共享,有效凝聚了市县两级工作合力;三是建立联系基层机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总结典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了基层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建立信息化建设机制。建立市机关党建工作网站,开辟党建理论、业务知识、工作动态、典型经验、网上办公等专栏,指导各机关部门联网互动,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时效和质量。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6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本人围绕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会自身建设及地位等重点内容,通过与职工代表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我镇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行政事业单位能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高度重视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使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大幅增长。我镇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工会组织,一些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展开:一是民主管理工作基本展开。建立了职代会和政务公开制度,较好地保障了的生产经营,维护了职工的劳动经济权利。二是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各工会加大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工资集体协商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非公组织的迅速发展,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虽然工会组织网络逐步得到覆盖,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得到了加强,和谐创建活动有了开展,但也还存在自身建设参差不齐,工会工作者兼

职现象普遍、素质普遍偏低、各项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整体工作缺乏规范性等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薄弱”上:

1、组织基础比较薄弱。乡镇工会组织的队伍虽然逐年壮大,但与《工会法》、《工会工作条例》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有的工会,虽然挂了牌子、落实了房子,但有的工会,虽然组织有了,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工会工作者身兼数职,忙于其他工作,工会工作活动不经常,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制度建设薄弱。职代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工资平等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维权机制不建立和开展经常性工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有的把职代会与职工会议混为一谈,一些基层工会工作程序不清,职责不明,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有的不执行国家对工会工作者的待遇规定,使工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在乡镇,工会工作者的保护机制建立少,工会工作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后顾之忧。

3、工作基础薄弱。一是工会主席素质偏低。一方面,工会主席大多任职时间不长,没有参加过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工会工作的较深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工会主席创新能力差,墨守陈规,致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差。二是日常工作层次不高。多数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组织文娱活动、看望慰问职工上,要真正的开展

为职工维权、化解劳资纠纷、为行政分忧等工作比较难。三是业主对工会地位作用的认识也不到位,不希望工会开展多少活动,不指望工会有多少作为。四是经费管理使用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立专门财务账户,无法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有的工会经费返还后,负责人以各种名义借取工会经费,借后又不及时归还,导致工会经费难以真正落实;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会工作经费,开展活动要看行政的脸色行事。

三、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工会是基层组织,是职工的直接领导者和服务者。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会工作是今后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以促进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工作原则,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热忱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进一步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工会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是首要的任务和必要的前提,否则开展工作就无从谈起。一是要抓好工会组织建设。二是要抓好工会的规范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会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研究出台符合特点的工会组织制度、工作

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体现出工作的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操作性强、规范统一的依据。三是要加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工会干部管理模式,探索试行中小型非公工会主席直选或选派职业化工会主席的办法,这样既能解除工会主席的后顾之忧,又可解决基层工会主席来源的瓶颈,改变由于兼职过多而不能一心一意做工会工作的局面,以确保工会工作正常开展。

(二)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认真了解不同职工群体构成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状况、生活情况以及最迫切的要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更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要把一线职工作为工会的主要工作对象,特别是要把低收入职工、生活困难职工作为维权的重点,积极开展困难职工生活扶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和职工互助互济等工作,有条件的要建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更真切地感到有没有工会不一样,参加不参加工会不一样。三是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既要抓教育培训,也要重视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技能大赛。以此为载体,大力提升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为生产经营提供最直接的生产力,使效益快速增长,让和职工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进一步健全工会工作机制。一是工会经费确保机制。要将工会经费的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对工会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工会在完成上解任务后,其自身留成部分足额落实到位,不被截留或拖欠,以满足工会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要认真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切实落到实处。三是宏观参与机制。要采取与行政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民主议事会、民主协商会、劳资恳谈会等形式,建立协商沟通制度,畅通工会与行政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的制定与实施。四是调查研究机制。要经常深入到车间、班组和一线职工群众当中,问计于职工群众,根据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多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实事、好事,使工会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县工作调研报告篇7

一、当前基层武装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基层武装部建设在质量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目前强军思想的要求来衡量,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调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武装工作开展不容易。应该说,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到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武装部建设是重视的,各类政策规定是有章可循的。但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特别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这种全社会的工作重心转移,使得个别领导和武装工作岗位上的同志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所淡化,出现了抓经济,忘国防、进市场,丢武装的现象。目前,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量繁多,基础建设任务重,导致武装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领导认为武装工作是个软指标,不想更多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武装工作的经费安排上只能维持日常基本办公。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民兵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民兵之家等活动开展受限。例如,普通民兵按规定要完成一定时间的训练任务,但在实际训练中,多数单位将训练人员、时间、内容大幅压缩,训练质量大打折扣,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数不够、时间不足,偏训、漏训、粗训、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有的基层武装部长认为在经费开支上没有自主权,开展武装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主动受领任务。还有专武干部身兼多职,存在武装工作可干可不干的模糊认识。凡此种种,导致了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抓好武装工作各项政策规定的落实不到位,严重削弱了基层武装部地位,使武装工作任务在基层难以完成。

(二)从事专武干部的人员不合理。一是现行管理体制不顺。基层武装部实行的是军地双重领导制,即基层武装部的工作由区人武部管理,而平时人员管理、工资待遇则由街道负责,这种体制导致区武装部赋予基层武装部的工作不一定能很好地落实到位。二是专武干部进出渠道不畅。一方面,很多有专长、

适合做武装工作人员的进不来;另一方面,基层武装部人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年龄不能偏大,达到一定年龄就需要适当的调整交流。但目前镇街,部分专武干部任职较长年龄偏大,跨进基层武装工作的大门,一干就是很多年,工作缺乏创新,在目前新的形势下,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标准降低。在村居,从事人武工作的民兵营长,部分年龄太大,由于农村中现状多为老人和儿童,无适合的年青人来接替。

(三)基层人武工作落实不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乡镇领导对武装工作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硬性给乡镇专武干部分配其他兼职工作。据调查了解,绝大多数乡镇专武干部身兼多职,他们除了村建城管、安全生产、防违治违、招商引资、民政工作等长期性的兼职外,信访稳定、征地拆迁等临时性工作更是家常便饭。个别镇街武装部出现了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是日常工作忙于应付。从调研情况看,基层武装工作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上级促一下,基层动一下。特别是和平时期,一些镇、街道党委政府武装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武装工作纳入镇、街道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党管武装工作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具体落实的少,实际上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多数单位日常工作停留在布置了就等于落实了,计划了就等于开展了,喜欢搞些花架子,不跟踪问效抓落实,特别在民兵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战备工作等方面尤为突出。

二是民兵整组工作不实。部分单位存在着在花名册上整组,在派出所户籍网上整组现象,有的把符合年龄条件的,在网上进行整组一网搞定;有的甚至闭门造车,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没有考虑人员流动量、没有考虑兵员所在位置,也不管人员编组结果合理性、能否拉得出用得上等因素,部分镇和村居对建立民兵组织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三是民兵应急力量不强。镇、街道民兵应急分队大多是由村居民兵营长临时找的在家附近零散打工人员和部分机关人员组成,目前多数镇街完全符合应急分队适龄民兵少,遇有紧急情况,队伍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应急队伍的拉动受严重影响。短时间执行处突任务,扎场子可以,但长时间执行任务困难,特别执行专业性强的抢险救灾任务就更难。

(四)专武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高。有关文件对镇、街道武装部设置和专武干部配备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配备专武部长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标准任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现状普遍存在,导致专武干部的业务素质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一是先天不足。目前,部分乡镇专武干部和民兵营长没有从军的经历,没有受过严格军事训练,对人武工作不熟悉,即使是当过兵的,部分的工作与基层人武的工作性质也不一样,专业要求也不一样,大多数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二是培训不够。从了解的情况看,近些年来,上级机关举办在职专武干部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区人武部组织的培训,由于教员、教材、经费有限,培训方法也比较单一,效果也不

明显。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镇和街道基层武装力量比较单薄。按有关文件要求,基层武装部一般只编一名专武部长和一名干事。这两名专武干部除要完成好份内的民兵整组、兵员登记、民兵政治教育、国防教育、民兵军事训练、征兵等工作外,还要完成好镇、街道安排的其他工作,事实上这是专武干部身兼多职,每项工作都要完成好,因此他们的日常工作量很大。基层的武装部一旦接到临时任务,只能通过组织机关内部人员、向村居和社区派发任务等方式进行,实施中显得忙碌和匆忙,因此,在完成上级赋予的军事任务时,有时出现工作质量不高、拖拉和被动应付的现象。

(二)镇和街道的兵员组织缺乏落脚点。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和社区居民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属地企业工作岗位以合同工为主,多数镇、街道没有大型企业,有大型企业的,又单独设立了企业武装部,归区人武部领导和指挥,这些原因造成民兵编组编实难。目前,镇街道应急排多数编在机关、社区、学校等,编的多数是社会散兵和流动人员,这些民兵很难保证抽出来训练和拉出来执行任务,遇有任务,这些人员也很难长时间执行任务。

(三)工作职责认识模糊。部分从事基层武装工作人员片面认为武装工作就是民兵工作和兵役工作,对武装工作究竟如何搞才能符合现在形势的需求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到位,因而工作的具体落实上也就不可能到位。基层人武工作注重机关内部建设多,研究民兵和国防建设少;对现有民兵队伍关注多,对动员潜力关注少;对年度征兵任务关注多,对基础性建设关注少。

(四)进入基层专武工作渠道不畅。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从事基层武装工作的人员需具备相关的条件,但很多情况下,具备相关条件的人无法被选到这个岗位,在村居,部分民兵营长,由村委会自己任命,他们年龄大、工作积极性差,他们不能完全掌握武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些无疑也成了基层武装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党委领导。镇和街道党委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国防使命意识,积极进识狠抓落实,共同开创党管武装工作的新局面,牢牢把握基层武装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方面,镇街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自觉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随意型变为规范化,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镇街党委主要领导,要带领一班人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

政策,提高大家抓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基层武装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军队的领导。镇街武装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接受双重领导,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争取他们的支持,加大对基层武装部建设力度。区人武部要主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协调,及时向地方领导汇报基层武装部建设中存在的难题,争取党委和政府加大对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强化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编配专武干部,尽可能做到专职专用,即使要兼职,也应兼任或兼管一些同武装工作相联系的工作,如民政等,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基层武装工作。

一是理顺专武干部的进出渠道。从目前状况来看,有的专武干部年龄偏大,素质能力千差万别。为此,人武部应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组织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制定规范专武干部录用选配方案,逐步对超龄、达龄的专武干部妥善进行转岗安置,尤其对那些任职时间较长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武装部长应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推荐,优先提拔任用,以充分调动在职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缺编专武干部纳人公务员招考范围,或直接从地方公务员中选取部分思想素质好、热爱武装工作的人员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来,不断拓宽专武干部选拔渠道。

二是抓好专武干部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专武干部打牢思想根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区人武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工作任务,加大对专武干部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上,可以学习民兵预备役政策法规、基本军事技能、组织指挥等基础知识;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领导授课、经验交流、难题会诊、以会代训、机关帮带等形式进行;培训手段上,不能仅仅局限在区人武部的小范围,要加强与部队、地方院校使用与交流,实行挂钩训练,拓展专武干部培训渠道,不断提高专武干部的军事业务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岗位培训和代职锻炼,抓好岗位练兵和在职学习,组织专武干部参加军队、地方高校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程度。特别对新上岗的专武干部,帮助他们打牢业务基础,提高军政素质,尽快适应基层武装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强专武干部的实践锻炼。一名合格的专武干部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水平,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和组织指挥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工作实践,只有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因此,专武干部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努力提高做好军事工作、经济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本领,使自己真正成为既懂军事经济,又懂政策法规、既会管理指挥、又会善于协调的多面手,在完成急难险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以过硬的军政素质、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成绩,赢得各级领导的信任,真正在同级党委、政府中树立一名新时期专武干部的良

好形象。

(三)加强民兵干部选拔与任用。民兵干部主要负责本村居民兵连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日常动态和静态管理,随时作好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准备,达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促进经济与军事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民兵营长人选的配置也显得很重要。如果从现有村支两委班子中选拔任用民兵干部,优点是解决了干部待遇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带动作用明显。缺点是年龄较大,专业性不强。如果从退伍军人中选拔任用民兵干部,优点是专业技术强,敬业精神好,年龄较轻,缺点是干部待遇难落实,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号召力不强。因此民兵干部的选拔应坚持这样的标准:一是忠诚于党并热爱军事工作;二是有一定群众基础,年龄尽可能在35周岁以下;三是具有村支两委的身分;四是对民兵营长的任命,应由镇街武装部进行提名,镇和街道党委研究决定,再由镇街武装部长签署命令任命,并报区军事机关备案。

(四)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从实践来看推动基层党管武装工作必须有一套有效机制来保障。

一是健全地方性法规制度。法规制度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推进基层武装工作健康发展,要依据上级关于武装工作的各项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和实践经验,健全完善基层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强制性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如开展民兵干部专题汇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促进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有

效落实;经费纳人预算制度,保障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军事机关武装工作主要职责,保证军事机关提建议、党委作决策、政府抓落实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

二是健全基层武装工作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专武干部的任用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任人唯贤、合理使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基层武装部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基层武装部建设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武装工作督察机制、武装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和地方领导学习军事制度等实际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开展好有关先进评选表彰活动,把评选结果与单位年度考评成绩和个人进步挂钩。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认真落实全民国防教育日、领导干部军事日、形势报告会等制度,教育引导党政领导干部认清做好基层武装工作是新形势下发展的需求,做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把党管武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基层武装建设不弱化、不放松。坚持做到重要工作主动过问,重大活动主动参加,在基层武装建设中体现主要领导作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县纪委书记述职报告模板7篇

县纪委书记述职报告7篇

县金融办个人述职报告7篇

县支行行长述职报告7篇

2023年县就业调查报告7篇

县、镇级代表述职报告模板7篇

县教研员述职报告模板7篇

县医院逼院长述职报告精选7篇

县工会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最新7篇

县医院保卫科工作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39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