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出全面的事迹材料,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人物的事迹,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效力,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2021年6月1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全国优秀教师”王红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见义勇为篇章。
2021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王红旭老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他的事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完美的注脚,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见义勇为,树立了正能量,值得我们去书写和铭记。
我在网上翻看拜读有关王老师事迹的点点滴滴。知道了他是同事们眼中爱岗敬业的楷模;是学生们心中豪爽义气的大哥;他也是父母心中孝顺懂事的儿子;是妻子心中深情脉脉的丈夫;是儿子心中高大万能的爸爸;他也是教师世家绽放的光荣花一朵,读大学时就曾留下过英雄救人的故事……唯有牺牲多壮志,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位可敬的人民教师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作为一名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愿为各族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王红旭老师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人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风传统,传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家训师风,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充分展现出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和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他是人民教师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一定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实践行动,聚力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2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盼,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共鸣,必将凝聚起爱我中华、共筑梦想的磅礴力量。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到达国际领先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荡人心,为我们砥砺奋进、振兴中华带给了宝贵精神力量。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崇德向善蔚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能始终持续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梦想是奋斗的灯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是黄大年的夙愿,也是人生的写照。应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职责感。黄大年赓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3
在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高尚的共产党员散发的光辉,他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在革命建设时勇赴最艰苦的地区,为党和国家、人民奉献一生,他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向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建行员工,一名共青团员,我要像他那样,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为建行的事业,为祖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南宁民主支行韦贵坚)
张富清先进事迹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
老英雄张富清出身贫寒,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少次九死一生,为抗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抗战胜利后,他去到贫穷艰苦的湖北恩施地区,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在学习老英雄张富清的光荣事迹的过程中,我被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条件多么艰难困苦,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积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向困难发起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到组织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应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想群众所想,难群众所难。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4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 吃饭 自习 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 跑步去吃饭 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 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 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 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 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5
朱陈生前是盐城市纪委监委第九监督检查室主任。今年2月2日凌晨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5岁。
十多位朱陈生前的同事、同学和家属来到发布会现场,深情回忆他们相处的故事。一根有磨痕的尺子、一把办公室的钥匙……同事们手中的小物件,都留下朱陈工作的印迹。他把时间奉献给了工作,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坚持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
大屏幕上播放一段关于朱陈小女儿的视频,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她在作文中写道:“爸爸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就倒了,我和姐姐要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姐姐和我加在一起就是爸爸那么高了。”最后,她还在视频中强忍着泪水告诉爸爸她得了“三好学生”。
朱陈的小女儿还和十多位青年纪检干部、一起演唱歌曲《奉献》,纪念这位满怀激情、忘我奋斗并奉献了一生的共产党员。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追授朱陈为江苏“时代楷模”,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陈学习的活动。
分秒必争
超负荷运转,带病连续工作36小时后倒下
2022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人们在忙着置办年货,迎接虎年的到来。一大早,朱陈所在的九室就接到盐城某医院发热门诊存在疫情管控漏洞的问题线索。朱陈带领室里的同志迅速忙碌起来。
“疫情防控监督工作分秒必争,根据省卫健委从严从速调查处置的要求,朱陈带领全室同志研讨、调查案情,彻夜未眠。他自己第一时间调取重点时段大量视频资料,仔细查看。而此时,他已经连续感冒一个多星期。”盐城市监委委员胡中兵回忆,尽管领导多次要求他休息,但他总是说:“没事儿,我能扛住”。
通过连夜调查取证,朱陈和同事们终于查清了事实,锁定相关责任人,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疫情防控风险隐患。1月30日早上8点,朱陈和同事们完成初核工作,起草调查报告。中午12点,在常委会上汇报案件情况。汇报结束后,朱陈又马不停蹄地完善后续报批手续。傍晚6点,相关立案手续陆续到位,涉事的11人被问责。晚上7点,朱陈已经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他向同事们道了新年的祝福,便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是朱陈留给同事们最后的身影。
2月2日凌晨,他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生命定格在了45岁。朱陈离去时,他的衣兜里还装着一堆感冒药、消炎药和降压药。经专家会诊,重感冒和极度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拼命三郎
不把工作留到明天,他像高速旋转的陀螺
盐城市行政中心大楼1710号房间,是朱陈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朱陈的办公桌上,一份份整齐分类摆放的文件资料,一张张密密麻麻写满计划安排的工作记录,一本本翻到卷边的政策工具书,见证他进入纪检监察系统以来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
“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决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在盐城市纪委监委,朱陈的“拼”是出了名的。
朱陈做过12年的基层教师,2006年考入公务员队伍,先后在盐城市商贸办和盐城市商务局工作。2017年8月任盐城市纪委监委第二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0年12月任盐城市纪委监委第九监督检查室主任。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朱陈带领全室承担了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及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从去年3月起,朱陈带领九室牵头开展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政法干警199人。
作为盐城市纪委监委组建时间最短的团队,九室成立第一年,朱陈牵头负责的专项整治工作屡创佳绩:累计梳理处置举报件近万件,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居前列;运用大数据查询次数、立案数量等在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中名列第一。
在盐城市纪委监委第九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陈遥眼中,老领导朱陈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永远停不下来。“我又发现一条线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有困难来找我,今晚我加班”……陈遥回忆说,朱主任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往往是讨论完一件事情,连材料也不需要拿,就立刻开始讨论另一个案件。
铁汉柔情
有原则的暖男,对自己“抠门”却悄悄资助他人
生活中的朱陈不喝酒、不抽烟。在亲友眼中,他不像个干部,对自己非常“抠门”。“一套普通的运动衫能穿7年,袜子不穿到两个大洞不肯丢。去年夏天,他还穿着花30元从网上买来的裤子。”妻子孙丽霞回忆说。
然而,他却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考上大学,直至研究生毕业。在自己买房还欠着债的同时,朱陈仍然挤出钱来接济生活困难的聋哑人。直到去世后,妻子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一封泛黄的感谢信,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孙丽霞下岗后没有稳定收入,孩子要读书上学,家里主要收入就靠朱陈的工资。尽管生活压力大,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来未因妻子工作的事打过招呼、麻烦过组织。
从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第一天起,朱陈就给家人立下规矩:“我在纪委监委工作,如果咱自己都找关系、开后门,怎么去监督别人?我们自己不违规送礼,也绝不收别人的礼!”有人趁着夜色想到他家拜访,朱陈拒之门外:“谈工作,请到办公室。”在家里,有时接到工作电话,他会避着爱人,走到阳台去接听。“我们要守规矩,不该知道的事,就不要知道。”他常说。
“照顾好老人,好好学习……”这是朱陈生前留给妻子和两个女儿最后的话,话里充满了遗憾,也充满了不舍。斯人已逝,但他在岗位上奉献的精神长存,就像一株黄海滩涂的盐蒿草一样,迎风挺立,长留在这片壮阔的黄海湿地。
朱有勇时代楷模事迹篇6
梦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独自一人,穿梭火海边缘。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我不能离开”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80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不惜一切代价”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一切都值了”
2021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19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红旗渠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