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其实也相当于我们记录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联系实际的书写,才能将心得体会写得更有意义,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1
10月21日—24日参加了昆山名师优课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可谓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整本书的阅读超越狭隘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让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材料进入语文学习过程,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爱读书的孩子们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是最有发展的孩子。
高子阳老师上了一节《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先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本书的内容,然后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模仿着诗的格式,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填充进去,形成一首诗。接着他给孩子们示例了一篇读后感,一位杨赛男同学看了《西游记》后,给猪八戒写了一封信,告诉孩子们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书中的人物写信,给作者写信这样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看书心得,这样就让读后感变得多元化了。课后的讲座中,高子阳老师从人的大脑结构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比较了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孩子的阅读量,认为每个孩子应该每年阅读50本书,一生阅读一万多本书。高老师认为读了5000本书以上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觉得反过来肯定成立,那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肯定读了大量的书。高子阳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人是怎么教整本书的。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高子阳在此基础上,向一线教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有五种写作是要做的:一是降低写作恐惧,二是学习独立的写作风格,三是整本书中的写作思想、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教学,四是创意味极浓的大读后感的写作,五是给书中人物写信的教学。
这次昆山行总共听了四个讲座,十一节课(初中四节、小学七节),感觉小学的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推进的更好、更有实效,学生的反应明显好于初中。与其他省市的教师讨论比较后,初中老师都觉得初中阅读的书由于内容多、难,学生阅读的时间少,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很难做到前后内容的比较融合的阅读,而且往往认真读一遍就已经很不错了,基本读三遍以上的就没有了。有些孩子故事与人物都混淆了,课堂上就变成老师一人在那儿向学生现场传授书本的内容了。而小学阅读内容比较短,比较有趣,学生记得牢,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往往能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真心希望初中的名师能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更实际更好操作的建议。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2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3
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一、会议概况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位名师,分别有吴琳、薛法根、吴忠豪、赵志祥、诸向阳、武凤霞、郭甲良、赵昭、蒋军晶、田冬英、陈延军、张祖庆、王文丽。共计13节示范课,9场报告,两场专家点评。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二、总体感受
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
三、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师的课做一下主要汇报。
薛法根老师简介:
薛法根,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原创语文“组块教学”,主张“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2013年获得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他的语文课“教得轻松、学得扎实”,形成了“清简、厚实、睿智”的教学风格,《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经典课例深入人心。先后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教阅读》等五部专著,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
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猴子种果树》和他的报告《散文:如何教的不散》,都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
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
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总之,这次观摩会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收益却很多。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新需要。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4
在这个阅读率极低的现状下,每个人都通过在各种平台阅读快文章来获取额外的知识,这也就是所谓的“碎片化阅读”。
那么,碎片化阅读如何做到高效呢?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指出,碎片化阅读就是有目的的阅读。
所以,当你对某一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到时候,就可以把这个话题当作一个目的,在每天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时候搜集相关的信息。
比如,当你对如何做读书笔记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搜索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认真研究,遇到实用的,就保存下来。
不管是通过ie收藏网络地址,还是通过word下载文档,甚至只是用个txt记录下要看的几本书,都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化的整理记录下来。
当这些信息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提炼信息。把有用的留下,重复的删除,留下最精华的部分。
当你整理完了,就要把这些东西化为己用,用作自己的输出:比如知乎答题的素材、写作的源头、演讲的小故事,不管什么方法,要把整理的这些东西用出去,否则,看来何用?
综上所述,碎片化阅读输出的方法: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收集整理信息、提炼信息、化为己用。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写在最后
上面这些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付诸实践,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5
我读过《市长的荣誉》一文,文章讲了:一位市长去某区视察,民警将市长车队经过的主干道封锁起来。这时一辆三轮车飞驰而来,车后有一位孕妇,如果不走主干道,孕妇就会有生命危险,a民警拦下他们,而b民警却认为应该放行,终于,b民警终于说服了a民警,放三轮车进主干道。市长的车队来了,他们没有打扰孕妇,车队缓缓跟在三轮车后,孕妇得救了,市长因此更受人们的爱戴。
这篇文章讲的故事很感人,体现出了b民警为人民着想的高尚品质。但是又折射出了一种现象————为了一些“官员”而不顾群众的时间,动不动就拦住人群等上很长时间,或要求绕道而行。文中的孕妇能成功生下孩子,是因为遇上了一位好民警,如果当时没遇上b民警,那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在中国象b警察这样的警察不多,而象a警察这样的警察却很多。
市长一到,公安就到;市长出行,警车护驾;市长视察,警车开路。总之,市长到哪警车就跟到哪。在德国,德国总理经常自己去超市购物,最多身边带几个保镖,付钱时总理和别人一样排队没有得到其他优待。开车返回时,也没有警车开道,和大家一样等红灯。看来我们的市长比人家总理还大呀!在市长出行时,凡是经过的路线,都已有公安把关,该拦的拦,该放的放,被拦下的人和车可以排成一条长龙。当市长一走,人们争先恐后的驶向自己的目的地,那么多人,那么多车,你拥我挤,乱成一锅粥,导致交通堵塞。唉!这些领导出行一年要浪费人民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执政为民,以民为本”这句口号是党和国家办事的宗旨,这关系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领导干部只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并时刻心中有群众,才能治理好一个城市,才会受到群众的拥戴。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6
英语是一门学语言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刚开始,学生对这一学科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要求记忆的词汇量逐渐增大。大多学生在单词的记忆上都感觉很难,而且,有的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英语教材设置特点,如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仔细阅读了《疑难问题解答》中的部分章节,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触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遵循以下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第一时间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用语。
初学英语时,学生都感到有一种神秘感,想尽快说一些英语。我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口语,尽快教会学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hello。good morning。good night。thank you。bye。happy birthday。等一些在电视或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学到的英语。
2、以有趣的方式教学
在课堂英语教学,要使教学生动活泼,气氛热烈,就要形式多样。例如:教动物单词,可以通过动物的叫声引出各个单词,以孙悟空、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画巩固单词,再形象地利用动物的动作,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学习monkey,duck,mouse等单词,滑稽的动作表演引来学生一阵阵笑声。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片把学生带到动物园,复习巩固单词。
3、多创造表演的机会
在新教材里,let′s talk。 let′s do。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就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英语,或分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了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挠地继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4、尽量帮助学生减压、多多创造成功机会
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所以,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才能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形成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对学生的表现采取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松包容的态度,就不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受到的压力越小,学习的兴趣就越高。比如,在提问学生时,当她/他不能回答问题时,建议她/他“拨打”求助“热线”,请自己的好友帮助回答,也可以允许学生要求提示或去掉错误答案。只要回答正确,都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夸张的语言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心,感觉英语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一定能学好它,从而树立起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
5、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不难。
英语的一大特点——词汇量大,要求记忆的内容多。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读几遍,然后让学生读来背。有的学生经过不断的机械记忆,能够记住几个单词;可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读。照这样下去,学生会感觉学英语很难,这导致了大多学生不喜欢英语。对此,我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即把全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里进行手拉手帮扶活动。首先,会读的同学帮助不会读的同学,让不会读的同学也变得会读。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所以,记单词也有一定效果,而且还可用学过的单词说话。这样,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枯燥的词汇,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有利于学生社会协作能力的培养。可是一星期三节英语课,学生上完课后根本没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多数时间都是用在写语文和数学作业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是根本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的。这也是我们英语老师目前感到最头痛的事。
6、鼓励关照落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一方面指导和帮助较差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学困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利用课间午休和托管时间帮助后进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协调好班主任和家长的工作,以利于自己工作的进行。
通过上课、辅导、观察,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变换多种方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学习英语一定要有好的习惯。学习英语和学语文一样,都是学语言的,要求语文大声朗读,因此英语更要朗读,甚至比语文读得还要多;课后及时复习相当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复习就无法跟上下节课的新授知识;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则,自己能试着读出并根据发音写出单词的拼写。功夫用在平日,这点对自己和对学生都非常重要。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7
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但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骆驼祥子》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篇8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红岩》,《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
文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做江雪琴,她是个记忆力超常、却爱认死理的年轻姑娘。是个地下党员,当她正满怀憧憬的想象出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溶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烈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但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忍受敌人的各种酷刑,但仍旧不开口,怎样也不肯透露出党的消息……
另一个就是许云峰了,他是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一个地下党领导人,他经验丰富,顾全大局,多少次在严峻的关头,挺身而出,表现出顾全大局,独当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在沙坪书店敏感的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还在地窖里为同志们挖出一条道路。这种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读完《红岩》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的一生要披荆斩棘,支持正义,抵制黑暗,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做叛徒。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