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好文网 >年工作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职责,它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教师应该定期反思和改进教案,以不断提高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0×30000×307200720

7200

(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体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3、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教学内容。本单元只介绍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知识联系。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运算。本册这里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测混合运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乘加、乘减、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3)教学目标

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2.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教学内容。多位数的读写(包括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认识十进制,结合计数单位建立数概念),多位数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

(2)知识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都将直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用数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的能力,促进数感的培养。

(3)教学目标

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3、第三单元:整数加减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的整数加减法,主要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同时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数理知识,主要有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2)知识联系。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它以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和多位数的认识为直接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将多位数改写成整千、整百及整亿的数来进行口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主要是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制操作方法。加减法的关系及运算律,它以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意义及有关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将告一段落,同时,也使他们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教学目标。

①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并能进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估算。

②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互运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④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⑤在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4.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这是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安排。

(2)知识联系。第6册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是本单元乘法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推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教学目标。

①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

②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

③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④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探索乘除法算式的规律等内容。这些是对整数除内容的最后一次安排。

(2)知识联系。表内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是学习本单元有直接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教学目标。

①会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②结合笔算试商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③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除法运算,探索乘除法算式的简单规律。

④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类比能力。

⑤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角

(1)教学内容:认知线段、直线和射张,了解这些线的特征和联系;认识角及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2)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形(长、正、三、(圆)体(长、正、圆柱球)的基础上,借助生活经验,对几何图形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线的关系及研究基本几何形体的性质作准备。

(3)教学目标。

①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画线段、直线和射线。

②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会画角。

④经历探索线段、直线、射线、角等知识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⑤了解线段、直线、射线、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价值。

2.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

(1)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相交,互相垂直和平行等几何现象。

(2)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第四单元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认识相产和平行的最得知识基础。

(3)教学目标

①结合现实情景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

②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③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体会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④经历探索垂线,平行线及其特征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

(三)统计与概率

本册教材安排的统计的内容,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了一些简要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重点认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理全面、深入的判断、分析。

(四)综合应用

除解决问题外,本册教材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的内容。一是第五单元后面小小设计师;二是第七单元后的节约一粒米;三是第八单元后的小钱也能办大事。三个活动题材小,操作性强,也贴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为学生综合运用的学习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促进学生对数学获得进一步理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是继续接任该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级学生46人,本期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三年级的数学成绩居学区第一名,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错,但很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活动内容课时量

第1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

第2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

第3周多位数的认识4

第4周多位数的认识4

第5周多位数的加减法4

第6周多位数的加减法4

第7周角4

第8周角4

第9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4

第10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4

第11周相交与平行4

第12周相交与平行4

第13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4

第14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4

第15周可能性4

第16周可能性4

第17周整理和复习4

第18周总复习4

第19周总复习4

第20周期末考试文章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

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

(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

(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

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

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4、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

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

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

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

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

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板书: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不公平)

为什么?(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比如……一句话: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组数 红球个数 黄球个数 摸到红球的次数 摸到黄球的次数 哪方赢

1

2

3

4

5

6

合计

观察这份表,你发现了什么?

3、再来说一说:你认为怎样放的球,做这游戏是公平的?

举例说明。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1个蓝球

讨论:公平吗?为什么?

指出:在这个游戏中,关键是要考虑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否一样多,所以在放球的时候,红球和黄取要

放得一样多。由于摸到蓝球等于没摸,所以并不影响游戏的结果,所以还是公平的。

继续添上2个蓝球、1个绿球……

小结:决定胜负求数的个数相同,那这个游戏就是公平的。

二、练习巩固:

1、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第1题出示)

看图后回答: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为什么?

2、(第2题)……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说说理由,再全班交流

3、(第3题)扑克牌游戏。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交流,老师一一板书。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吗?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共抛10次硬币,并做好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说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现了5次正面、5次反面。有的组甚至出现了正面次数远多与反面的情况。)

教学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书教案7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7篇

苏教版雨和雪教案通用8篇

苏教版雨和雪教案6篇

苏教版雨和雪教案优质6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质5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341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