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好文网 >培训计划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

老师备教案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广泛的深入思考,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将教案制定好,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2、会正确使用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3、体验参与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整体图一幅。动物图片、节奏图。

2、以录好的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 小朋友,森林要开联欢会,请你们一起去参加,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学小鸟飞进教室。

2、出示单幅的动物图片,在游戏中用语音和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1)观察节奏图,引导幼儿看懂图谱,了解不同的叉表示不同长短的音值。

师:小朋友看,谁来欢迎我们了?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小兔子又是怎么走的呢?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个问答游戏,它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节奏图。你们看,节奏图上有什么?这些叉都一样吗?表示什么意思呢?该怎样拍手?

(2)与幼儿玩问答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表现节奏型:|× × |×× ×|。

师:现在我来问,你们来回答。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图片上的节奏回答哦!我们拉来比一比,能按节奏玩游戏的小朋友等会才能参加联欢会呢!

教师与幼儿按节奏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教师用圆舞板提示幼儿按节奏回答,掌握节奏型。

3、播放歌曲《欢乐舞曲》,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及拍子特点,并随歌曲拍手。

师:联欢会马上要开始了,让我们准备一下听首音乐吧!请小朋友听听这首音乐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我们可以边听边拍手。

幼儿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的节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是怎样的?对了,小动物们的联欢会也在这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让我们的小手也跟着动物们一起拍起来吧!

4、出示图谱,幼儿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进一步表现节奏型|× × |×× ×|。

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语音表现节奏型。

师:老师把小动物跳舞的情景,画成了一张图。我们来看看谁先出来表演?接着呢?小鸭、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谁来学学看。

引导幼儿用各种动物的声音说出|×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巩固表现节奏型:|× × |×× ×|。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为动物们拍手加油,好吗?

师:除了用拍手为它们加油,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动作。(如拍腿、叉腰、跺脚等)完整练习两遍。

(3)请幼儿听音乐分别扮小鸭、小兔、小熊表演动作一遍。

5、幼儿用乐器演奏乐曲,学习看指挥演奏。

(1)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相应的乐器。

师: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想请你们用小乐器和它们一起表演。看,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乐器,看有什么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2)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看图谱分别徒手演奏一遍。

(3)幼儿分成三组,听音乐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师: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我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看指挥员的指挥哦。

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4)幼儿用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师:小朋友们刚才演奏的不错,如果每个小演奏家都看着指挥员,咱们的演奏一定更出色。

(5)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6、结束部分。

今天的联欢会可真精彩啊,不仅有小动物的表演,还有我们小朋友出色的演奏,真高兴啊。让我们回去给其他小朋友巡回演出怎么样啊?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分析、再现艺术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静女》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

?诗经》的艺术特色。

?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导入新单元,介绍《诗经》。

二、《诗经》概况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一)《诗经》的编纂者

孔子删诗说、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师编定

(二)《诗经》的分类:

1、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2、从内容上划分: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 怨刺诗、 战争徭役诗、 婚姻

爱情诗(老师关键字词板书)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表现手法)

2、《诗经》的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 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史上永恒的母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以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邶风?静女》(板书)

二、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强调个别字词的读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躇(chí chú)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怿(yì) 归(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四、老师范读。

五、全班再齐读一次,用3~5分钟背诵全诗。

六、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墙上的角楼)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

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绍新诗:

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现抄录如下供你参考: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虚词积累:

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①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作定语。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③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论语?宪问》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词词头。例: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词用法。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名词(这个名词是地名)则此时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辅”、“舍于其址”;如果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表示人名的名词,此时句中的“于”是“向”、“对”的用法。“言于孙权”,“赵氏求救于齐”;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词,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词时,还可以作为被动句的形态标志,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如:

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八、实践活动:表演

具体要求:一人旁白,两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据诗歌内容,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九、布置作业:

1、 回答课后问题

2、 背诵课文

3、预习《氓》

附:课堂扩展(第一课时)

※ 《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以说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德国艺术大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 “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 。马克思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4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1)作家作品

(2)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4)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2)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其初步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模式:

“我能行”四步教学法。(详见文后注)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老师吗?你想知道关于我的什么情况?

预设:老师的年龄是多少?教几年级?

师:我不能直接告诉你,那你们知道你父母的年龄吗?我可以让你们猜猜?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的妈妈是(38)岁,年龄差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许老师的年龄应该是(30)岁。

师:想得真好,许老师就是(30)岁。

师:你们想想,我是怎样把我的年龄告诉你们的,我是把一个不熟悉的许老师,转化成一个熟悉的许老师,看来“转化”是非常有趣的。“转化”不单在生活中应用,在数学课堂上也一样可以应用。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数学“转化”思想来学习本节课。

一、情境导入,确定目标

师:1.在数学课堂上哪些地方用到了“转化”?

预设:应用题三步转化成两步,再转化成一步;求未知数x,开始给出的式子比较复杂,然后一步一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看来,“转化”是一位非常高深的、不见踪影的高人,在背后帮助着我们。

2.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图形(不规则图形,)怎样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生:演示方法。

3.师:为什么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预设: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而且能够拼成长方形。

这个方法真好,开始的那个图形,不能一下子求出它的面积,但是我们通过“转化”,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4.刚才的图形“转化”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请同学们看这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我会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就是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声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接着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明确学习目标,知道通过本节课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

二、互动展示,生成问题

师:1.你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与什么有关?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底、高、夹角、相邻的边等。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们都有关系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来试着“转化”求它的面积。

3.请带着问题自学。(课件)

4.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在互动的过程中生成问题有利睛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启发思路,引导归纳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发现?你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3.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你是怎样推导的?说一下你的操作过程。

5.剪下来这多余的,这条线是不是随便画的一条线?这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

6.为什么要剪下来,要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拼成长方形)

7.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剪拼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板书)

8.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宽呢?

9.我们学习过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式,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p81自学用字母怎样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s=ah)

?设计意图】在生成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知识,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把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整理汇报交流;较难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

四、练习检测,拓展链接

1.练习检测卡一题。

2.课件:判断、选择题、口答列式。

3.练习检测卡二、三题。

4.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好吗?

拓展练习(作业):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把你的做法和想法画出来,看谁想得方法好,想得方法多。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所学新知之后进行练习检测,先进行新知巩固性练习,再进行有坡度的、形式多样的变式和发展性练习,发现问题及进进行矫正和发展性练习,在练习中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注:“我能行四步教学法”是我校开展的优质课教改实验项目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注意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多元化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密合作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具体流程为“情境导入,确定目标――互动展示,生成问题――启发思路,引导归纳――练习检测,拓展链接”。)

马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6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受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课件出示雷锋画像。同学们你认识他是谁吗?他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还能找到他吗?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指导齐读。

2、你了解雷锋叔叔哪些事迹?教师简介雷锋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诗节,画出生字新词,问一问、记一记。

2、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文中生字(带拼音)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2)小组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领读。

(4)游戏“采花”。课件出示12朵小花,每朵小花上一个生字,如果能读准生字并正确组词,小花自动离开,被采下。教师随机奖励给学生一朵小花。

(5)投影出示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学生练读,全认对的可以站读,每小组选派一人试读。如全读对,给小组打100分)

(6)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书上画出这些词语。

(7)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生字记住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正确分析字形)

(8)同桌互相检查。(用字卡互问,读字组词。全读对的给他的书上画一个五角星)

(9)这些字同学们认的这么好,那么谁想来读读这首诗吗?(小组练读,指名试读,互相评议、正音)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教师范写“冒、迹、滴”。“冒”字上部分要扁,下面是“目”要细长。“迹”要注意“亦”不要写成两竖。“滴”右边不要写成“商”。

3、学生练写。(同时播放轻音乐)

四、读诗、巩固识字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六、实践活动:收集有关雷锋叔叔的资料,积累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字,喜欢哪个字,就给它扩词。

2、读词,可以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二、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小溪、小路,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思考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习一、二节诗歌

(1)指名配乐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如果知道这个故事,可以在小组内讲一讲。指导学生谈感受时,重点说说你觉得雷锋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小组内练读,说说怎样读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教学这一环节时,要充分信任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读法表达感情,并指导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3)这两节诗你是怎样学的?(指导学生小结学法),你们能用这种方法三、四节诗吗?

3、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三、四节诗,并汇报展示,重点指导学生说雷锋叔叔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并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最能表达感情。

4、学习第5节诗歌。自读第5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小组讨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你能理解吗?(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精神,使学生明白我们需要人间处处有雷锋)。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说说你身边的小雷锋好吗?(学生讲身边的雷锋故事)

5、感情朗读(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突出读读记记中列出的词语),读出韵味,读出呼唤的语气和回忆雷锋事迹时的深情,从而领悟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扩展积累

1、指导说出自己收集到的名句。

2、投影出示

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②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不做坏事。

3、拓展填空:

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蒙蒙的( )温暖的( )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几个字,“迷、锋、泥”,指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播放音乐)

五、练习背诵

1、喜欢哪小节就练读,全班接读。

2、试着背一下你喜欢的那小节。

3、试背全文。

六、总结全文,谈体会

七、实践活动:举行“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背大娘小溪

雷锋

抱小孩小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青春为马演讲稿参考6篇

青春为马演讲稿最新6篇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8篇

工作计划设计部优秀5篇

语言活动设计教案7篇

问卷案调查报告参考8篇

问卷案调查报告8篇

爬山虎的教教案5篇

以梦为马大学生演讲稿8篇

以梦为马演讲稿600字参考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65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