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好文网 >述职报告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8篇

一份具有影响力的事迹才是有价值的,在将事迹写好之后,我们对人物故事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8篇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1

在学习了李恒英教授的事迹后,不禁惊喜地发现李桓英教授与我是上海同济大学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双重校友,更深深的被李教授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要学习李桓英教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由于李桓英教授对祖国与人民极其深厚的感情,才会在海外事业有成时放弃世卫组织的优厚待遇,只身辗转回国,参与到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中来,并为之奋斗终生。

我们要学习李桓英教授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李桓英教授从事的麻风病研究曾经让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往来的村落与世隔绝,条件艰苦。但四十多年来,李桓英教授始终如一,直到如今百岁高龄依然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李恒英教授的这种精神,来自于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而这莫过于一种巨大的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恒英教授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李恒英教授在9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说“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李恒英教授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紧紧相连。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都应向时代楷模李桓英学习,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前途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不悔此生。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2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

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室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教室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3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本应是一片欢乐海洋的中国,却只闻战鼓铮铮,不闻鞭炮阵阵,成为了白天行人寥寥,夜晚万籁俱寂的“空城”。

2020年1月30日,一阵可怕的“病毒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武汉,并向全国蔓延。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仿佛乌云般笼罩在中国上方,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然而就在这人人自危的时候,一群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科研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挺身而出,与病毒正面开战。

是什么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线?是什么让无数医生护士主动放弃休假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自动请愿驰援一线?是为了能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是为了中国10多亿人民的安全;是为了坚守那“若有战,召必回”的铿锵誓言。于是他们转身离开,不是朝着家的方向,而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不是年夜饭桌前,而是需要他的地方。看着一封封请战书上鲜红的指印,不觉间,泪水已夺眶而出。他们面临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在生死之间来回穿梭,为我们筑起一面坚固的“长城”。

爱美乃是女人的天性,但一位来自武汉的护士单霞却动手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长发“光头明志”。当她的朋友知道后为她哭时,她微笑着安慰她们,说:“我早就想在年前换个发型了,只是与预期的有些不同,再说头发没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能救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这身白衣穿得太过沉重。

当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值得我们敬重的是钟南山院士。非典是中国人抹不掉的共同记忆。面对非典疫情,钟南山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儿来”,这淡淡的一句话,无异于平地惊雷般的“向我开炮!”在这之后,我们看到的便是他以66岁的高龄,持续工作救治患者的身影。如今沉寂17年之久的瘟魔再次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向中国发起猛攻,84岁的钟南山身披铠甲挂帅出征,全身心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除了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普通的环卫工人,是一线执法人员,为居民测体温,进行相关宣传,杀菌消毒,摸排登记等,他们都在用行动争当疫情防控的参与者。

我们也应该向那些正在与疫情做战斗,与死神抢人的医务人员学习,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尽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4

你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此刻风雨里可幸有你的坚持。 ——题记

2020年的中国春节,没有本应有的团圆欢聚和万家灯火,没有本应有的祥和喜庆和欢声笑语……

当“新型冠状病毒”、“冠状肺炎”、“最新疫情地图”等话题占领了所有网络热搜,当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的数目不断增大,当医院传来床位不够、医疗器械告急的消息,这场灾难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仿佛世界都处在一片漆黑的夜,沉重而凄凉,好在这样的黑夜里还有那么些微弱的星星,不断地闪着微弱的光芒,给人带来安慰和希望。他们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在此刻风雨里可幸有他们的坚持。

坚守奋斗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是敬业的白衣天使。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叮嘱人们千万不要出门,自己却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去往疫情最前线。同样年岁已高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守在实验室研制疫苗,辛劳努力以至一天睡眠时间不足三小时。无数医生和护士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任凭医疗护具在脸上勒出印痕,顾不上睫毛已经结满了霜,除夕本应是团聚的除夕春节,他们一直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给患者带去希望。他们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敬业让我们感动。

为抗疫前线捐款捐物的人们,是无闻的善良天使。知名歌手韩红组织“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筹集了社会各界共同捐赠的巨款和大量医疗器械第一时间送至各大医院,账目清晰,办事靠谱。一名武汉年轻小姐姐,每天坚持和家人一起做800份午饭,免费送至抗疫前线的大医院,菜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他们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他们的善良让我们感动。

给人们带来心灵慰藉的歌手,是温暖的暖心天使。林俊杰的《stay with you》在疫情开始爆发时发表,轻轻抚慰了害怕恐慌中的人们。邓紫棋的《平凡天使》在疫情增长高峰期时播出,给无数默默抗疫的人们送去心灵上的点赞和肯定。《战疫》、《mask off》等歌曲都通过文化的力量给人民带来心灵慰藉。他们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他们的暖心让我们感动。

别怕漫长的黑夜,抬头看看星星此刻正连成线,也许是一场考验,看散落的心灵此刻是否并肩,当我们祈祷能看见奇迹,我们是否相信那奇迹就是这些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此刻在风雨里他们的坚持,会带来雨后的彩虹,世界因他们,在痛里有感动。谢谢你们温暖了这个春天。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5

白晓卉,我们身边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工作时,她带着护目镜,穿着防护服,就像我们每一次做核酸检测时遇到的医护人员一样。她常说:“作为医生,我愿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可她又是一位不平凡的劳动者。她是驰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队长,在抗击疫情紧要的关头,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挺身在前,带领团队24小时轮班工作,直到突发疾病牺牲在抗击疫情一线。

越了解,越敬佩;越陌生,越熟悉。这两天,很多人一遍遍看白晓卉的报道,了解她那不为人知的事迹。她是那么朴实无华,又那么尽忠职守,一次又一次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在北京,她创造出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新疆,她培训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在河南,她迅速提高检测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当工作完成后,她又默默收拾行装奔赴下一个战场。

她是那么拼尽全力,又是那么温暖友善。她是同事眼里夙夜在公的“白大姐”,就连工作间隙也都是考虑如何提高检测效率和水平这样的细节;她是学生眼里治学严谨的“白老师”,承担国家课题发表sci论文50余篇;她是同学眼里侠肝义胆的“白大哥”,在保送研究生期间主动承担起同学们的“后勤保障”……

人们怀念白晓卉,是被她“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爱岗敬业精神所感动。白晓卉不断力求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让平凡的工作岗位焕发出耀眼光芒。

人们怀念白晓卉,是被她“我有经验,让我上”的担当尽责的品质所感染。疫情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白晓卉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白晓卉说:“我希望能换回原来的隔离服,当我换回原来衣服的时候,就说明疫情已经结束了。”

我们坚信,白晓卉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我们不会忘记,这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什么才叫“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命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间或者寂寞时追问人生、探索前路。其实,“活着”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价值。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为自己灵魂思想而工作时,不再感受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然“停止”,生命也将永恒。生命哪有什么长短?年龄哪有什么”老“?它不过是生命长河里的一个“刻度”。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且看,张富清95岁毅然在伏案学习、为民服务,李恒英98岁依然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赵慕鹤105岁从不把“老”当回事儿,坚持终生学习等等。他们珍惜“活着”的一分一秒,他们忘记年龄、忘记小我,只为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在战斗。退休永远不是他们工作事业的终点,只要“活着”,“敬业奉献”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鹤骨霜鬓,伶仃瘦骨,隐藏不住你那颗赤诚之心。每每看到新闻报道里刊载的张富清老人伏案学习的身影、李恒英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赵慕鹤老人那瘦骨嶙峋的面容,内心感动、敬佩而又十分心疼。即使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条件恶劣,你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么样突破自己、怎样在余生之年发光发热,如何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出贡献。“95岁入党,不入党我将后悔”,“学到老哪里够啊”,平凡而普通的话语间,透露的是你们对党的忠肝义胆、诠释的是你们对人民的牵挂与爱恋,彰显的是你们对人民事业的赤诚与担当。他们即使皱纹布满、沟壑纵横,却依然从不忘本来承诺与誓言,毅然扛起时代使命与职责,让有生之年发光发热,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衣锦昼行,功成身退,绝不是你担当作为的终点。虽然2014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到了退休那一刻,估摸大多数人都欢呼“终于轻松了”,但对她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退休也绝不是她担当作为的终点。当他们按部就班地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的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这就是因为那份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们努力、奋进、坚持。这无愧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一种魄力、一种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得过且过、聊以卒日、懒散拖沓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可言,只有珍惜有生之年一时一刻、一分一秒,才能真正诠释“活着”的意义。

鲐背期颐,迟暮之年,阻却不住你那奋斗之劲。年近鲐背之年的赵慕鹤在看到小孙子考试落榜自暴自弃,自告奋勇与之一同学习备考,用了四年时间考上大学,成为年龄最大的大学生;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98岁的李恒英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他们却不甘于平凡、不愿无聊卒日,用奋斗、坚持、努力、担当书写着不一样的晚年生活,做出了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丰功伟绩,人民都尊称他们为时代楷模、英雄人物。赵慕鹤说“年龄对我来说从来只是一个数字”,年龄之“老”从未阻却他奋进的脚步,反而变成他努力与坚持的动力。他们这般年老体衰却依然不停止奋进、努力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为国为民奉献余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不是混沌度日,不是享福享受,而是忍受磨练,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接受挑战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近百岁老人退而不休,还在努力奋进地发挥余生余热,我们身处这最美好的青年岁月,且思且问自己在怎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7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07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09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有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红旗渠事迹心得体会篇8

由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日前在央视播出。百岁老人李桓英并不为我们熟悉,但她一生只做一件事——为解除麻风患者的痛苦,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

1946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李桓英,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1950年7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年仅29岁的李桓英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

在世卫组织工作有着优厚的待遇,被人羡慕,但李桓英毅然放弃在国外工作,瞒着在美国生活的父母,历尽周折,回到祖国,投入治疗麻风病的事业之中,从37岁一直干到百岁老人。是什么促使她做出无悔的选择?正如当年核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一样,强烈的爱国情感正是她的初衷。“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李桓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李桓英当初放弃与父母在美国团聚的机会,后来父母回国看她并恳求她到美国,但李桓英决心已下,此次相聚竟成与父母永别。为了工作,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但她把解除麻风病人的痛苦作为最大的幸福,麻风病人就是她的亲人,就是她的朋友,就是她的子女。李桓英百岁生日来临之即,来自麻风村人的衷心祝福,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李桓英视麻风病人为亲人,缘于对麻风病事业的不懈追求。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李桓英只身前往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对岸的麻风村,当村民们自觉与她保持距离时,她主动与麻风病人握手,她知道感染麻风病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真的被感染了,那是一种荣幸,她可以亲身体会麻风病人的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了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李桓英倾尽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华和精力,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

李桓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李桓英一次在坐车前往麻风村的路上遭遇车祸,身体被甩出十多米,肋骨骨折,对此,她乐观地说,“按我的坐车频次,出车祸是避免不了的。” 伤好后她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麻风病的事业之中。

李桓英一生只干一件事,还缘于对党的无限热爱。2016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手,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这就是一名党员朴素的情怀,铸就了她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一生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申报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8篇

银行工作者先进事迹8篇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优质5篇

少年事迹演讲稿5篇

护士节优秀护士事迹6篇

何?感动中国事迹优秀5篇

班嘉奖事迹材料范文5篇

少先队评选事迹材料5篇

何?感动中国事迹精选6篇

何?感动中国事迹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96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