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认真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书面计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读信息,提问题。
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1.24×1.74.47×0.72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的有关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但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提醒学生特别要关注用红色印刷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
20xx,4500,4523,6005
2、写出下面各数:教师口述学生写数。
3、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320080,479853000,20070000xx。
二、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数的读法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示地图。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xx0xx000人。你能读出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数吗?
学生尝试后汇报。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
2、亿以上数的读法
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3、练习读法
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
三、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教师引导写澳门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反馈写数结果。
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
(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0435¦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练一练第2题。补充练习题: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
7060020,1300000800,70600020,13000000800,600600,6000600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
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国际上分节方法。
3、同桌读写数游戏:一位同学用计数器拨数,一位同学读
数;一位同学写数,另一位同学读出来。
4、拨一拨,写一写,再读一读
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五、课堂小结并布置实践活动
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计算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
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教师: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
拓展探究:
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7
导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的含义;
3、能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查收集第一手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提炼来为生活服务。
导学重点
1、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区别普查和抽样调查,会利用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信息。
导学难点
1、选用正确的方法收集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课前准备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并作记录。
导学
步骤导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学用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
1、我们班有多少姓“周”的同学?
2、我们九年级有多少姓“周”的同学?你知道吗?那全校又有多少姓“周”的同学呢?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学生迅速进行统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分钟
学生展示
调查结果学生在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1、你们调查的是什么?
2、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3、你们从调查结果中得出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看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根据调查结果回答。10分钟
整理调查结果请你将以上同学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以上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了解调查的相关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迅速阅读教材p90——91内容;
重点是教材p90最后一段和p91第三段。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以上调查实例深入体会。5分钟
区别普查和抽样调查请按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将你们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看看哪组的同学分析得又对又快。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
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92练习题;
2、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列题目向他们作相应的调查;(想想要想较快获得所需信息,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3、想想你还有哪些实际问题需要了解,你将进行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调查。10分钟
小结导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1、关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在生活中要选用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收集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学生自主归纳
小结2分钟
作业
1、另选生活中你所关心的一个内容作相关调查,注意选择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
2、想想:你所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吗?能从这一部分反映出整体情况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调查的内容相关概念练习题目(现场拟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8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